重庆市会展行业协会
会展办公室

通知公告

全文检索

    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行业动态 >> 文字新闻 >> 正文
  正 文

重庆市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发布时间:2021/11/24 来源:
 

优化外商投资管理服务。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加强“行政服务管家”队伍建设,提供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全面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居留许可、购付汇等各项政策,提升外籍人士来渝工作便利度。

专栏13  利用外资重点领域

农业领域。智慧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

工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先进感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消费品工业等。

服务业领域。金融科技、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现代物流、数字经济、新型消费、跨境贸易、保税维修、健康服务、教育服务、智慧文旅等。

第五节  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促进境内外产业协同联动,引导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鼓励企业在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新能源、制药与医药装备、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领域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培育“重庆造”跨国企业。鼓励开展实物投资、股权置换、联合投资、特许经营,探索小比例投资、初创企业投资、设立联合基金、研发合作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合作模式。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参与境外合作园区建设。鼓励企业通过投建营一体化等方式推动对外承包工程转型升级,带动重庆商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拓展对外劳务合作市场,加强外派劳务人员技能培训,提升对外劳务合作水平。健全对外投资合作服务体系,完善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范。


第六章  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发挥比较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第一节  推动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

利用外资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增强外贸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依托外贸企业信息、渠道和客商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以贸招商”,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技术的外资企业。强化贸易和双向投资联动发展,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强链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加强双向投资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境外投资企业渠道优势,带动返程投资。

第二节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推动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等相衔接,促进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开展内外市场双地展销,促进国内外商品交易市场互动发展。引导和支持内贸企业国际化经营,拓展国内外市场。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载体,加快培育发展经营模式、交易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打造辐射国内外市场的国际化大型商品集散中心。优化境内外商贸流通节点布局,加快形成内外联通、集约高效、创新赋能、安全可靠的贸易大通道。


第七章  深化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

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第一节  探索投资贸易自由化的制度体系

深入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形成适应国际规则新要求的制度体系。探索实施更为便利的货物进出境管理措施,持续优化货物通关监管模式。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非金融企业外债登记改革等试点示范,促进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强化铁路运输单证物权化试点与多式联运规则、贸易金融创新等有效对接,扩大铁海联运“一单制”试点范围,实现国际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提升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覆盖范围和服务能级,开展数字服务跨境贸易,构建数据保护能力认证体系,推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促进人员流动自由便利,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专栏14  促进要素流动的重点措施

跨境资金方面。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支持设立陆海新通道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争取开展中新跨境理财合作、中新基金互认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试点。

跨境数据方面。升级扩容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逐步打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探索面向新加坡的云计算对外开放试点,积极争取允许实体注册、服务设施在重庆自贸试验区的企业面向新加坡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业务。

国际运输方面。扩大铁路运邮规模及辐射范围。探索海运集装箱和铁路集装箱的共享和调拨规则。探索创新铁海联运、江海联运沿线衔接合作模式,与新加坡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并逐步扩大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人员流动方面。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水平。允许具有经国家认可的境外职业资格的建筑设计、规划等领域的境外专业人才,经重庆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后按规定为重庆市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其在境外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国内从业经历。

第二节  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优化区内产业布局,实现片区差异化发展,推动两江片区着力打造高端产业与高端要素集聚区,推动西永片区、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打造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果园港片区打造多式联运国际物流转运中心。引进人工智能产业研发、制造、检测、应用中心,加快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重点探索医疗、教育、文旅等服务业开放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或案例。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有效降低制造业中间投入成本,提高制造业产品附加值。

第三节  共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联合四川省有关方面共同争取川渝自贸试验区已有政策共用共享,积极开展联动试验、对比试验、互补试验,探索形成一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制度创新成果。推动两地跨区域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共同谋划1—2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强化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监管,共建市场主体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

第四节  完善综合管理服务机制

加强自贸试验区管理机构职能职责,形成科学高效、统筹有力的管理模式。强化自贸试验区内部及自贸试验区与其他开放平台之间的统筹协同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制度共建、模式共创。完善自贸试验区建设相关法规制度体系,为建立适应高水平开放的管理体制机制提供法治支撑。健全自贸试验区建设目标考核体系,扎实开展自贸试验区考核评估。建立全域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自贸试验区综合管理服务效能。


第四篇  优化完善商务治理体系  全面提升商务治理能力


突出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强化统筹联动,加快商务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优化商务发展环境,实现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八章  推动商务经济协调发展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优化商务发展布局,形成集约高效、功能互补的发展局面。

第一节  统筹推进“一区两群”商务发展

提升主城都市区商务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发挥主城都市区在对外开放和商务发展方面的核心引擎作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支持率先承接国家重大改革和开放试点,推动开放平台提档升级,提升集聚和配置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能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先行区。打造高品质消费平台,集聚高品质消费资源,营造高品质消费环境,增强主城都市区国际消费集聚辐射力。推动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建设商业商务中心区。发挥主城都市区带动功能,推进“一区”与“两群”对口协作,以产业带动、创新协同、改革联动为重点,促进“一区两群”在资源、市场等多领域对接协作。

专栏15  主城都市区商务发展重点

中心城区。发挥中心城区在全市对外开放和商务发展中的核心带动功能。渝中区重点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江北区重点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南岸区重点打造山水人文都市区、智慧创新生态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支撑;九龙坡区重点打造国际商贸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商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区;沙坪坝区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商文旅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内陆开放展示窗口;大渡口区重点打造中心城区西南部新兴商贸流通中心和市级商业副中心;北碚区重点打造重庆内陆开放高地重要支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展示区;渝北区重点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支撑、内陆开放先行区;巴南区重点打造内陆南向开放高地、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聚集区、西部地区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两江新区重点打造内陆开放门户、重庆智慧之城,努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重庆高新区重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和智慧名城。

主城新区。提升主城新区对外开放和商务发展的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璧山区重点打造重庆内陆开放高地的“新门户”;江津区重点打造内陆开放前沿阵地、特色消费聚集区、综合物流基地;长寿区重点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特色商贸物流基地;南川区重点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消费集聚区。支点城市:涪陵区重点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点;永川区重点打造区域性开放高地、区域性消费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合川区重点打造渝西北重要的综合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消费服务中心;綦江区重点建设渝南黔北商贸物流中心、会展高地、全国电子商务强区、渝南开放新高地;万盛经开区重点建设重庆(万盛)内陆无水港,打造重庆国际物流枢纽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桥头堡城市:荣昌区重点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重要商务中心和物流枢纽节点;大足区重点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区域商贸物流枢纽;铜梁区重点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商务发展重要增长极;潼南区重点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贸物流节点。

本 新闻共8页,当前在第6页  1  2  3  4  5  6  7  8